“美国一旦失去来自全球,尤其是中国的科研人才,我们将在科技竞赛中全面落后。”
美国前能源部长、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(Steven Chu)在德国林岛诺奖得主年会上直言,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,而中国或将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作为美国首位进入白宫内阁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,朱棣文在2009年担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长。然而,这一举动让他错失了长达数亿美元的潜在财富。
“我2004年加入英伟达董事会,但2009年进政府时必须出清所有股份。”朱棣文回忆道。
他说,仅在过去十年中,英伟达的股价就上涨了 22,000%,如今市值已突破4万亿美元,而朱棣文当年的股份价值已飙涨至3亿美元。他笑言:“当时英伟达还只是个小型显卡公司,我没想到会发展到这种程度。”
尽管错失巨额财富,朱棣文更忧虑的是,美国当下可能再也无法孕育出下一个“英伟达”。原因在于科研环境的恶化——联邦科研经费的大幅削减与移民政策的收紧,正在双重打击美国的创新能力。
朱棣文指出:“特朗普希望将科研经费砍掉一半甚至更多,并减少外国博士后,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。”他警告,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三分之一科研力量来自东亚,“这些人才的流失将严重削弱美国的技术领先优势。”
朱汝瑾(1919年12月14日—2000年11月15日)江苏太仓人,化学工程专家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前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的父亲。
朱棣文的父母就是这种“人才红利”的受益者——二战后,他们从中国赴美求学,最终在麻省理工学院安家立业。他提到,美国过去也依靠德国、意大利和中国的科研难民,获得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。
“商业界亦如此,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,到英特尔前CEO安迪·格鲁夫,再到电话发明人贝尔,许多行业领袖都是移民。”朱棣文补充道。
朱棣文回顾,美国直到二战期间才真正成为科技强国。“当年美国善于把创新转化为产业化优势,比如汽车工业的成功。”但如今,中国正用同样的方法反向超越美国。
“在电动车领域,中国不仅做得更便宜,现在甚至做得更好。我们曾经对欧洲做过的事情,如今中国和韩国正在对我们做。”他说。
图源:小红书博主“爱摄影的张泽普”
美国一直依靠其高等教育体系维持领先地位,尤其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。
但如果这些机构遭遇削弱,美国的优势将迅速丧失。“在美国博士教育中,有种‘神奇的创造力’培养机制,中国正在学习并尝试应用于产业。一旦成功,他们会远远甩开我们。”朱棣文直言。
朱棣文警告,如果美国顶尖大学被削弱,且外国人才流入锐减,中国迈向全球科技主导地位将更加轻松。“特朗普完全愿意摧毁这些世界羡慕不已的机构。”他说。
他本人就是美国科研体制的代表性成果。作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,朱棣文曾牵头推动ARPA-E(高级研究计划署能源部)成立,该机构自2009年以来为电池、纳米技术等前沿能源项目提供超过40亿美元资助,孕育出市值超过220亿美元的创新企业。
他还推动了路易斯安那州10亿美元的碳捕捉实验项目,并在2010年“深水地平线”漏油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。
即便错失了英伟达和苹果的“财富神话”,朱棣文仍选择继续科研:“如果我真的有几亿美元财富,我会放弃科学去买跑车和豪宅吗?我希望不会。”
在线配资网站,昆明配资最新消息,正规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